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税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何模拟出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模型,用于企业项目的预测和税务机关对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风险管理,是比较有实用意义。要建立模型,前提条件自然是需要必要的基础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必须是比较容易获得,也比较客观,否则模型就没有意义。基础数据最好的来源是企业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原因是一般来讲企业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比较可靠的投入产出基本分析情况,比较接近项目的真实性。针对部分企业存在工艺流程革新的影响,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正。
通过项目可行性报告建立模型,企业可以比较客观第预测该项目出口退税的影响,作为判断项目优劣的参考依据之一。模型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在对企业的纳税评估过程中,利用模型分析对企业方来讲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在评估实践中的可信度比较高。
一、免抵退税模拟计算过程
(一)建立模型所必须的基础数据
1.销售总额(为便于公式化模拟计算,将值设为x):指企业产品内外销销售总额。
2.免抵退出口销售额占比(设为w):指生产企业自行出口的免抵退出口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w=免抵退出口销售额÷销售总额×100%
3.物料耗用占比(设为y):指企业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原辅材料等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金的物料金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y=物料耗用金额÷销售总额×100%
4.进口料件占比(设为j):指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料件占总物料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j=进口料件金额÷总物料金额×100%
采用这一比例的理由是:一般情况下进料加工复出口产品所耗用进口料件是产品耗用物料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按销售比例来进行模拟计算。
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中一般存在下列逻辑关系:
(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销售总额)>进口料件占比
否则可能存在进口料件转内销未及时办理免税证明冲减或未及时办理手册核销的情况导致预测差异。
5.出口商品退税率(设为t)。如果企业涉及两种以上退税率,则应折算为平均退税率,即:
t=(出口商品1销售额×t1+出口商品2销售额×t2+…)÷免抵退出口销售额×100%
(二)模拟条件设置
生产企业实际发生经营业务情况比较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为使分析模型比较清晰直观,我们进行了模型模拟条件设置:
1.设定在企业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暂不考虑固定资产、存货变化等因素,根据正常完工产品的物耗情况进行模拟。
2.针对极大部分企业增值税征税税率为17%,相应取得的进项抵扣的税率为17%的实际情况,为便于模拟简单直观,模拟条件设置为:产品增值税税率17%,物料增值税税率17%。
3.免税销售额可以单独核算或预测,在模拟计算中可以剔除。
4.用于免税销售所耗用的物料能单独核算、预测或可以通过销售比例、生产数量等合理方法进行分摊,在模拟计算中可以剔除。
(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模拟计算
1.增值税销项税=x×17%×(1-w)
2.增值税进项税=x×y×17%-x×y×j×17%
3.进项税转出=x×w×(17%-t)-x×y×j×(17%-t)
4.应缴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进项税转出)
=(x×17%-x×y×17%)-(x×w×t-x×y×j×t)
5.免抵退税总额=x×w×t-x×y×j×t
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分析模型
(一)基本模型
应缴增值税=(x×17%-x×y×17%)-(x×w×t-x×y×j×t)
免抵退税总额=x×w×t-x×y×j×t
(二)免抵、退税的确定
1.应缴增值税≥0时
实际入库增值税额=应缴增值税
免抵税额=x×w×t-x×y×j×t
应退税额=0
2.应缴增值税<0,且数值<免抵退税总额时
实际入库增值税额=0
免抵税额=x×17%-x×y×17%
应退税额=(x×w×t-x×y×j×t)-(x×17%-x×y×17%)
3.应缴增值税<0,且数值≥免抵退税总额时
实际入库增值税额=0
免抵税额=0
应退税额=x×w×t-x×y×j×t
下一篇:进出口企业外币核算之海关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