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原理
期间费用可以理解为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之所以不计入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因为期间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整个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与可以确定特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采购、产成品等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包含范围
期间费用包含两种情况:
1.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或者即使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是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会计处理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销售费用
范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展览广告费、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专设销售机构或网点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以及相关后续支出。
处理:企业通过“销售费用”科目,核算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借方登记各项费用明细,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销售费用”科目应无余额。
2.管理费用
范围: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部在企业管理中发生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部的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后续支出。
处理:企业设置“管理费用”科目,借方登记各项费用明细,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管理费用”科目应无余额。一些中小企业商品流通的管理费不多,可不设本科目,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范围: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及相关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等。
处理:企业设置“财务费用”科目,借方登记各项费用明细,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不难看出期间费用与企业经营成本息息相关,不仅关乎到各部门的费用报销,还牵动着成本的预算管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定到做好各项费用的明细核算,期末结转时才不容易出现纰漏。
上一篇:企业应该如何构建战略管理体系
下一篇:公司注销的条件和注销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