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语言难以理解
审计学在国内形成的时间不长,许多书籍,包括注会教材,在编写时或多或少地借鉴了西方教材内容,且直译部分比较多,所以一些词句的表达会不符合汉语的理解习惯。
不少同学在看书时,就会有一种感受:书上的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很难理解。若是光“死记硬背”,不理解性记忆,长期以往,不仅前期基础概念没有梳理明白,后面的章节更是越学越觉得内容像“天书”。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学习审计需要大家像真正的注册会计师执行工作一样去合理、灵活地运用职业判断,解答问题时会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然而,大多数注会考生并非从事审计工作,甚至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对审计工作各环节的理解只停留在了教材中。但是,教材上有限的内容是无法系统且详细地为大家阐述出整个审计工作程序。在缺少实务敏感度的情况下,如果继续盲目地机械式学习,那么考试答题时会难以抓住题目的中心要点。
答题思考方式转变难
在知识内容上,注会六科中,审计和会计联系度较大,但两者在思维、学习方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在学习如何查账,而后者在学习如何做账。
注会考生群体中有不少是企业在职财务人员,他们在学习或思考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带入“会计思维”,再加上缺少审计实务经验,难免会让自己理解起来感到难。
总结起来,注会审计的难点就是“看不懂+没经验+记不住”!而且审计内容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过程中,找到考试中重者恒重的部分,重点学习记忆。
虽然审计很难,不过大家也不必感到过分紧张,从中注协公布的历年CPA考试的合格情况来看,其实审计的合格率还是比较高的,在2017年、2018年甚至达到了30%以上。因此,只要认真大家备考,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问,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在CPA考试中翻过“审计”这座大山也是指日可待的!
上一篇:中级会计职称3个备考小妙招
下一篇:税务师各科目考试特点及备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