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177-7503-3043

新闻中心 主站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如何准确识别审计需求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审计需求源于组织内部治理的需要,直接需求方主要是管理层,既可能是董事会层面,也可能是经营管理层面。

除此以外,不可忽略的还有主管机构或监管部门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特别是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

对一个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准确识别审计需求关系到内部审计的价值,游离在审计需求之外,无法在合理程度上满足组织需求的内部审计,注定难以存续。

如何准确识别?

简单说,就是找到两个点,一个是组织的痛点,一个是痛点与内审的结合点,或者说审计的切入点。

找到痛点可以保证内审战略方向的正确,解决必要性的问题,找到切入点可以保证战术层面的落实,解决可行性的问题。

痛点是矛盾的焦点,是内审的可能发力点,但是,组织的痛点并不容易找到和找准,主要原因在于痛点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大量的痛点是隐性的。

譬如说,一个公司在成长期,需要扩大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而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大公司病慢慢出现,内部损耗太多,管理层希望理顺内部管理,保持稳健发展。

显然,不同发展阶段和市场状况下,组织的痛点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审计需求也会动态调整。

更大的困难是,大量痛点都是隐性的,有些显性的问题只是现象而非真正的痛点。

譬如,公司上下都感觉管理不顺,业绩不好,问题很多,但就是说不清根源问题在哪儿,如何去解决,这就需要大量的调研和专业的测试,进行全面、深入挖掘,才可能找到真正的痛点。

再说痛点和内审的结合点。

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有真伪之分,真正的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内审同样面临着真伪需求的情形,在我看来,在找准组织痛点的基础上,只有内审能够实现的需求才是真需求,否则就是伪需求。

现实情况是,大量的所谓审计需求其实无法满足,主要问题是这些需求本身是伪需求。

一方面,有些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并不需要去审计,需要的只是责任部门按照制度严格管理,内审无法替代管理,这些问题即使去审计,最多也只能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并无多少实质意义,内审的价值无法体现。

另一方面,有些问题有审计的必要性,但是当下的内审资源无法满足,这种需要实际上也不是真正的审计需求。

譬如,领导觉得职工餐厅的饭菜太清淡不好吃,或者看不惯保安撩前台妹子,让内审去审一下,这显然是超出审计服务职能的需求。

或者看不惯保安撩前台妹子

再譬如,领导觉得现在的办公系统不好用,要求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一次全面审计,这当然是一个有价值的痛点,问题在于,如果审计部没有掌握IT审计能力的人员,这一需求显然就无法满足。

只有在充分把握组织痛点,客观评估内审资源的基础上,才可能分辨出哪些需求是真需求,找到痛点和内审的结合点,实现准确、全面识别审计需求的目标。

QQ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报名
185-6903-6713
185-6903-6713
返回顶部